中企承建的越南首条城市轻轨投入运行。图为两名乘客在轻轨列车前留影。 新华社记者 陶 军摄 |
中企援建的哥斯达黎加卡尼亚斯市和贝韦德罗市城市供水项目工厂全景。 中铁四局哥斯达黎加项目组供图 |
中建中东公司外籍员工在阿联酋迪拜基建项目上工作。 本报记者 薛 丹摄 |
当地员工在埃塞俄比亚杜卡姆市的东方工业园工厂内工作。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
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
“搭建了通向富裕的桥梁”
本报记者 黄培昭
在位于埃塞俄比亚杜卡姆市的东方工业园,宽敞、明亮的制衣车间里,数百名当地员工正在流水线上专心工作。“感谢中国朋友不远万里来这里投资建厂,为我们搭建了通向富裕的桥梁。”年轻姑娘埃德娜·卡拉布扎着马尾辫,娴熟地裁剪、缝纫,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东方工业园距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约35公里。目前,入园的企业已达近百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来自中国,业务包括服装制造、钢材轧制、水泥生产、木材加工、汽车组装、家纺日化、食品制作、制药等。近年来,东方工业园见证了中埃塞务实合作深入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民众增收脱贫,有了更好的生活。
卡拉布来自杜卡姆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全家都是农民,生活拮据。为谋生计,她通过严格的招聘入职东方工业园里的中国江苏利达牛仔裤厂。“我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在这我不仅拿到了不错的收入,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也很好,个人也获得了一技之长。家里人非常开心,他们都为我有这份工作而高兴。”
“我从中国企业和同事那里学到了很多技能和经验,现在完全掌握了怎样剪裁、怎样染色和怎样高质量地加工衣服,这样,我今后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了。”一直忙着操控缝纫机的扎马·阿迪尔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我已经爱上了东方工业园,爱上了中国企业。”
“中国正在帮助解决埃塞俄比亚的贫困问题,给当地带来越来越多的生活和发展红利。”埃塞俄比亚外交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伊吉诺·马鲁库对本报记者表示。他说,东方工业园迄今已经为埃塞当地人创造了大约1.5万个就业机会,员工们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
“以前,杜卡姆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四周除了村庄、农田和牛羊,有的地方甚至有些荒凉。现在,因为有了东方工业园,杜卡姆变得生机盎然。工业园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餐馆、商铺、交通的人气都很足,大家的收入都有了提高。”阿迪尔说。
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实实在在惠及当地的普通百姓。在园区大门口,每天都有不少当地青年前来咨询招聘信息,他们看到工业园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帮助很多人摆脱了贫困。卡拉布最近也介绍了几个同村的人前来应聘。“如果进入工业园工作,他们也会像我一样让家人引以为豪。”卡拉布说。
目前,除了东方工业园,中方参与投资或建设的工业园在埃塞俄比亚已有10多个。这些工业园对扩大当地就业、助力经济转型等发挥着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埃塞俄比亚政府计划以工业园建设为依托,把本国打造成非洲的制造业中心,通过改变经济结构、以合理的产业板块布局实现经济振兴。
中建中东公司基建项目——
“在工作成果中收获了自豪感”
本报记者 薛 丹
阿夫扎尔·霍森来自孟加拉国,在位于阿联酋的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中东公司工作多年。“对于中建中东公司,我心存感激。”霍森对本报记者说,“这些年在中国企业工作,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仅建造了现代化的二层楼房,孩子们也受到了良好教育。能够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霍森在建筑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2008年加入中建中东公司后,他凭借良好专业能力和认真工作态度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也逐渐融入了中企的工作和生活,一干就是14年。
霍森所在公司主要从事公路桥梁施工,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酷热的天气是主要挑战,而他从无怨言,始终兢兢业业,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正因如此,霍森于2012年晋升为班长,与团队协同作战、屡创佳绩,随后又被公司提拔为工长、队长。
近年来,中建中东公司在阿联酋重点推进伊提哈德铁路项目、辛达加滨海大道高架桥项目、科威特大学城管理设施项目和阿治曼国民住宅项目等,包括霍森在内的6500多名外籍员工参与其中。为保障外籍员工的权益,中建中东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成熟、规范的劳务管理体系。
通过设立劳工培训基地、编制多语种实操培训教材、定期组织培训,中建中东公司在安全生产、单独作业、交叉作业、多工种联合作业等领域锻炼了员工技能,打造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工人队伍,获得了业内的肯定和嘉奖。
目前,中建中东公司推行了“按施工量结算”的薪酬激励机制,极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公司盈利水平稳步提升,中建中东公司在当地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公司拥有一支长期稳定的员工队伍,为项目如期履约和按期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提升一线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大限度地维护工人的切身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公司还结合安全月开展安全培训和“送清凉”活动,面向一线工人发放毛巾、遮阳帽和清凉饮料等防暑用品。同时,公司积极响应迪拜环保组织的号召,在迪拜世博村项目开展建筑垃圾分类活动,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施工生产全过程,使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超过75%。工人们还志愿参与城市社区的清洁活动,受到当地媒体好评,迪拜市政厅为此专门向公司发来感谢信。
“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许多项目有助于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民众生活,我们在这里工作,不仅薪酬和福利有稳定的保障,而且也在工作成果中收获了自豪感。”霍森介绍。
越南河内轻轨——
“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
本报记者 杨 晔
骤雨初歇,越南首都河内晚霞满天。一列迎着霞光飞驰而来的轻轨列车徐徐减速,宽敞明亮的站台上,列车员神情专注引导列车进站。车厢门开启,阮宏光与到站的乘客热情地和站台值班员寒暄。由于家和工作单位都位于轻轨沿线,他每个工作日都往返通勤。说话间,阮宏光掏出手机展示他在车厢内拍摄的雨中街景,“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内人,以前骑摩托车上下班最怕碰到下雨,如今再没这些烦恼了,最重要的是安全,还省下不少时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带来了生活的改变。”
作为中企承建的越南首条城市轻轨,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已成为当地的地标,吸引众多年轻人和游客到此打卡,不少新人还选择在车站拍摄婚纱照。轻轨全线通车后,在河内早晚高峰时间,吉灵—河东线单次列车行驶需要约23分钟,比公交车或私家车出行节省近一小时,比摩托车快20分钟,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越南代表处总代表宋赟告诉本报记者,中国铁建—北京地铁联合体负责轻轨线路的接收、实施筹备和初期运营等工作。联合体派遣24名中方专家,与越方全面分享运营理念和技能,协助河内地铁建立起运营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曾参与越南轻轨项目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咨询长肖英晖介绍,联合体注重越方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专家团队毫无保留地分享北京地铁运营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相关岗位职责、运营方案及各类管理措施。线路的开通,为当地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很多越方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和管理者,河内地铁系统员工也因此拥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
“‘一带一路’是造福世界的‘发展带’。”联合体运营咨询项目副经理谢俊平毕业于中国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共有30多名像他一样从西南交大毕业的越南留学生参与了项目建设。他从一名普通翻译人员成长为中国铁建越南代表处副代表,收入逐年提高,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轻轨通车那天我和家人都十分激动,来回坐了好几趟才恋恋不舍离开。”谢俊平说,自己家的房子位于轻轨沿线,轻轨通车后升了值,更重要的是该线路的通车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便利,城市的生活更加富有活力。
“轻轨让我们过上了幸福日子。”联合体运营咨询专家助理阮氏红告诉本报记者,“我一直渴望拥有一份稳定且长期的工作,大学毕业后进入联合体工作让我可以继续从事中文专业相关工作。中国专家们都已回国,和他们一起工作的那些时光成为我美好的人生回忆。轻轨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成为很多沿线通勤族的出行首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快捷、绿色、安全的出行方式。”
哥斯达黎加城市供水项目——
“再也不必担心用水问题了”
本报记者 彭 敏
“以前每天都会停水,现在水厂建成后,再也不必担心用水问题了。”哥斯达黎加卡尼亚斯市居民奥斯卡·费尔南德斯难掩兴奋之情。目前,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哥斯达黎加卡尼亚斯市和贝韦德罗市城市供水项目已经移交哥方运行和管理。该项目作为哥斯达黎加最先进的水处理厂,将确保未来20年为周边地区约3.7万名民众提供安全充足的水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条件和新的机遇。
卡尼亚斯市和贝韦德罗市水资源短缺,居民用水多采用井水,而井水含砷量超标,直接饮用对人体有害。用水一直是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难题。
2015年,哥斯达黎加向中国提出6个待援项目,卡尼亚斯市和贝韦德罗市城市供水项目最受当地期待。“中国援建的供水项目彻底改变了我们长期面临的饮用水短缺问题,使本市发展迎来转折点。”卡尼亚斯市市长路易斯·门多萨表示。
“该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既可以保证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哥斯达黎加乔罗特加地区协调员克劳迪娅·多布尔斯说,水厂建成后,当地将陆续建设大型工厂,为居民们提供更多就业,增加当地的经济发展活力。
项目移交后,水厂由哥斯达黎加国家自来水公司运行和管理。哥斯达黎加技术人员何塞·阿里亚斯表示:“感谢中国工程师提供的培训,让我们掌握了水厂主要设备的操作技能,我们的工作和收入也更加稳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据承建该项目的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四局”)介绍,项目近期供水规模约每日1万吨,远期约每日1.4万吨。自2019年4月项目开工以来,中铁四局按照哥斯达黎加的工程建设和验收标准,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和生活习惯,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集中优势资源,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努力做好项目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将该项目建设成为中哥两国合作共赢的示范工程。
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汤恒表示:“该项目是两国友好合作的具体成果。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安装和调试工作如期完成,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中哥建交15年来,两国关系日益密切。毫无疑问,水处理厂的清澈水流,将使中哥友谊之树更加茁壮。”
关键词: